國內外植物油期貨繼續(xù)目前的上漲趨勢,將是大概率事件
2012-11-23 (à′?′: 中國糖酒網信息中心)
2010年11月中旬,在國內加息預期、政府對植物油現貨市場嚴格調控以及期貨市場監(jiān)管力度加大的綜合作用下,植物油期貨大幅度回落,11月底,外盤的企穩(wěn)反彈并一路上漲,再創(chuàng)新高,引領內盤植物油期貨也在最近刷新了高點。但我們明顯可以看到,伴隨這次上漲,植物油期貨持倉量和成交量的雙雙下降。這也成為部分市場人士對后市不太樂觀的依據之一。即便如此,我們認為,畢竟我國的植物油消費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外盤的上漲趨勢保持完好的情況下,內盤沒有理由不跟漲,在目前國內外植物油供需偏緊的情況下,在目前國內外通脹壓力日益加大的環(huán)境中,國內外植物油期貨繼續(xù)目前的上漲趨勢,將是大概率事件。
一、國外外通脹壓力不減,商品牛市延續(xù)。
如果說2008年上半年以前那波牛市是世界性流動性過剩造成的話,那么這波自2009年初以來的商品價格上漲所面臨的流動性過剩與上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采取二度量化寬松政策,印鈔的速度幾近瘋狂。我國也從2009至今釋放了20萬億的新增信貸。其后果就是世界經濟在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重創(chuàng)后迅速企穩(wěn)反彈,但同時也造成商品價格的再度飆升。比如國際銅價就從2009年初一直漲到現在,創(chuàng)出歷史新高。目前看,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一方面擔心經濟下滑,帶來不利社會影響,一方面擔心熱錢流入,加劇流動性過剩局面。對動用加息來控制流動性較為謹慎,雖在2010年兩次加息,但幅度不大,對國內外商品市場威懾力較弱,無法抑制旺盛的需求?!爸袊枨蟆币蛩乩^續(xù)成為國際市場推高商品的理由。
二、我國的油脂市場調控措施無法長期遏止植物油上漲趨勢。
去年下半年以來,
食品價格上漲速度日益加快,對CPI的上漲的“貢獻率”常常超過70%,同時高漲的食品價格也影響到了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質量。政府一方面加大市場供應,通過拍買國儲、臨儲、地儲豆油、菜油、大豆等油品滿足市場需求,平抑市場價格,一方面加強市場管制,要求部分大型企業(yè)在兩會之前不得對小包裝油品進行漲價。我們認為這些措施在短期內也許有效,對市場上的囤積居奇、惡意炒作進行一定的打擊、威懾,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穩(wěn)定市場的作用。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我國的植物油消費絕大部分終歸要靠國際市場進口來滿足。而進口成本的增加最終會體現到國內植物油價格上。前不久國家發(fā)改委同部分媒體就某油廠是否停產以及停產原因進行爭論。我們認為就短期內而言也許停產的原因值得商榷。但如果外盤繼續(xù)上漲,那么因為成本增加,銷售價格不得上漲的做法最終會導致停產。而如果國內植物油價格不允許上漲,造成國內外價格倒掛,最終會導致植物油脂、油料進口數量的下降,從而造成國內油脂油料供給數量的下降,從而為后期的大幅度補漲埋下隱患。
三、國內油脂庫存并不十分寬裕。
政府部門或者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目前國內油脂油料供應寬裕,油脂油料價格的上漲并不是由于供需出現問題,而是不法商販的惡意囤積、不理性炒作所致。其實就油脂來說,和小麥、玉米甚至稻谷不同,我國的油脂油料一直是產不足需的商品。經過2007、2008年油脂油料價格大漲,我國政府開始加大對油脂油料的儲備力度,同時扶持油脂油料生產,對大豆、油菜籽進行保護性收儲,給予種植補貼等提高國內油脂油料自給率。但是由于對糧食作物的補貼力度同樣大,油脂油料種植收益并不明顯,2009、2010年國內大豆產量、油菜籽、花生等油籽產量并沒有明顯增加,甚至還出現減少。
當然,2008年下半年以來,政府開始有意識的增加油脂油料儲備,據悉目前有菜油臨時儲備200多萬噸,大豆臨時儲備500多萬噸,但這同每年 2400萬噸的油脂年消費量相比仍舊偏低,遠沒有達到可以抵御進口油脂油料價格影響的地步。再看商業(yè)庫存,2010年我國大豆進口量迅猛增加,歷史上第一次突破5000萬噸大關。港口大豆庫存連續(xù)幾個月保持在600萬噸以上的歷史最高水平,甚至港口油廠也因為豆粕庫存脹庫而出現停產。看似供應寬裕甚至嚴重過剩。其實,大豆之所以超常規(guī)進口,其原因正是因為油脂進口量急劇下降造成的。
由于世界棕櫚油主要生產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受不利天氣影響。產量大幅度下降,導致棕櫚油價格堅挺,FOB報價一度與豆油持平。而棕櫚油在我國國內價格相對偏低,從而出現國內外價格倒掛的局面,使得進口利潤下降甚至虧損,因此2010年棕櫚油進口數量大幅度減少。據海關統(tǒng)計,2010年 1-11月,我國棕櫚油進口數量為503.91萬噸,同比下降13.82%.而由于對阿根廷豆油進口設限,2010年豆油進口也出現急劇下降,據海關統(tǒng)計,2010年1-11月,豆油進口數量為119.73萬噸,同比下降45.18.因此,如果我國的植物油消費呈現每年4-5%的剛性增長的,那么 2010年國內的油脂、油料生產以及進口數量和消費量相比,絕沒有過分寬裕的可能。
四、國內外油脂油料生產不容樂觀
國外看目前最重要的油料生產就是南美的大豆,目前已經全部播種完畢,前一段干旱的天氣可能使的大豆播種面積低于預期,《油世界》以及部分機構開始下調南美大豆預計產量數字。如果這些數字調整體現在美國農業(yè)部的月度報告上,其利多成分將更為明顯。而國內油料生產因素主要集中在目前正在生長的油菜籽上,對于播種面積,政府有關部門的數字和部分機構的實地調查數字有些偏差,棉花價格的高企以及糧食收購價格上不斷上調使我們更傾向于油菜籽種植面積的不樂觀。
我國的油脂消費對國際市場的過分依賴,使得我們對油脂價格沒有過多的話語權,在目前馬來西亞棕櫚油期貨和CBOT豆油、大豆期貨均創(chuàng)出新高、延續(xù)牛市的情況下,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國內油脂能夠我自巋然不動。
à′?′£o@nfr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