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650 1979
福同惠傳奇故事
乾隆末年(公元1795年),江蘇吳江人吳耕耘被派到山西省河省道任“候補道臺”,可等了一年多,盤纏將盡,也未“候補”上,急得他寢食難安。這時,自幼學(xué)過糕點制作的隨同廚師呂廣福,建議試做江南風(fēng)味糕點出售以補貼家用。吳耕耘一聲長嘆,說:“如今山窮水盡,那就不妨試一試吧!”當即和吳夫人等精選配料,精工細作,做糕點到街上叫賣,頓時被搶購一空。開市大吉,吳耕耘歡喜異常,決定棄官朋商,又從蘇州請來糕點名師,調(diào)整配方,創(chuàng)出既保留南方特色、又適合北方口味的“南式細點”,深受河?xùn)|人們喜愛?!澳鲜郊汓c”選料精良,配方考究,工藝獨特。每斤4款12塊,象征1年4季12個月,每塊一個花色代表一個美好祝愿。“南式細點”不僅造型逼真,且色鮮味美,聞則心曠神怡,嘗則滿口生香。很快,在河?xùn)|一帶流傳開。
春秋佳節(jié),吳耕耘邀請大家一起賞月,歡敘一番之后,吳耕耘向大家施禮道:“自小店開業(yè)以來,承蒙各位獻力獻策,生意蒸蒸日上,我十分感激,決定紅利實行倒四六開,我得四成,你們得六成。”眾人忙站起來說:“不成!不成!大人是東家,本錢是您出的,心是您操的,何況夫人和小姐的功勞更大,理應(yīng)您得大頭才是!”雙方你推我讓,一時相持不下。吳夫人笑著勸道:“大家別再推讓了,就這么分吧,今后我們就是一家人了,各位師傅都為小店出了力,我們應(yīng)該有福同享,共受其惠?。 睅煾祩兌际指屑?。吳耕耘又說:“如今生意興隆,卻還沒有個招牌,該起個響亮的店名了。夫人剛才說咱們要‘有福同享,共受其惠’我看店名就叫‘福同惠’吧!諸位以為如何?”大家一齊拍手叫好,異口同聲地說:“好!福同惠,福同惠!咱們都要同心同德,同苦同樂,方能同福同惠!”從此,“福同惠”的店名一直流傳至今,歷久二百余年。
為了讓百姓都能吃到福同惠南式細點,呈耕耘決定拆整零售,任客挑選,讓持一錢的百姓也能吃上南式細點,大年初一首位顧客饋贈細點一斤。百姓聞訊,購買者絡(luò)繹不絕。據(jù)說,姚孟村人陳山老母常年臣病,一心想嘗“福同惠”點心。陳山家貧沒錢買,便于除夕夜頂風(fēng)冒雪步行十余里,到“福同惠”店外等了兩三個時辰,得到一斤南式細點,老娘吃后,神清氣爽,不幾日,精神好轉(zhuǎn)。這事一傳十,十傳百,人們都說“福同惠”細點是“福點”,能給人帶來幸福和吉祥。久而久之,“福同惠”南式細點在河?xùn)|一帶名聲大振,百姓婚喪壽誕、探親訪、逢年過節(jié)、看望病人,都要選購“福同惠”南式細點,不僅一飽口福,以期沾福受惠。
解放后,“福同惠”名揚晉、秦、豫,產(chǎn)品遠銷京津及華北、西北各地。改革開放以來,相繼開發(fā)同新產(chǎn)品八大系列538種。“南式細點”獲“山西省歷史名產(chǎn)”稱號,被省消協(xié)推薦為“信得過產(chǎn)品”,又獲“全國首屆中華名優(yōu)食品博覽會金獎”和“中國特色糕點”稱號。月餅系列榮獲中國食品行業(yè)“質(zhì)量信得過產(chǎn)品”,“福同惠”被國內(nèi)貿(mào)易部首批認證為“中華老字號”,并錄入國家級文獻《中國當代名商》。企業(yè)在食品行業(yè)首家通過 ISO9001-2000國際質(zhì)量體系認證。“福同惠”牌商標連續(xù)三屆蟬聯(lián)“山西省著名商標”,1995年在北京召開的世界婦女大會上,國際友人品嘗“福同惠”食品后,贊其“既飽口福,又飽眼福”。
à′?′£o@nfrom
1、找不到合適的產(chǎn)品,請找我!
2、產(chǎn)品太多挑花眼,請找我!
3、初入此行業(yè)很迷茫,請找我!
4、聯(lián)系不上酒企業(yè),請找我!
5、我有尾貨要處理,請找我!